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产业兴 乡村治 环境美

沽源“六区四镇一带”乡村振兴示范区结硕果

张家口日报 05版县域 2022年11月22日

本报讯(记者 王映华 通讯员 梁志刚)一个个美丽乡村喜换新颜,一个个富民产业落地生根,一张张质朴笑脸竞相绽放……今年以来,沽源县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以创建“六区四镇一带”党建引领示范区为抓手,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3.48亿元,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大力实施特色产业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发展实现全面进步、整体跃升,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徐徐展开。

产业兴则乡村兴。翻开沽源乡村的产业图谱,“马铃薯之乡”“藜麦之乡”“花卉之乡”……一个个特色产业叫得响、做得强,成为村民增收的有力途径。谋定而动,为了让各乡找准自己“一乡一品”的发展定位,沽源县围绕发展现代(特色)农牧、生态旅游和新能源业,按照传统产业抓增效、特色产业抓培育、优势产业抓提升的思路,研究制定了《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指导14个乡镇明确示范区创建发展定位,全县形成了“六区四镇一带”产业振兴示范区发展格局。同时,全力抢抓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机遇,把生态旅游业作为富民强县第一主导产业,年内重点推进总投资25.04亿元的13个文旅项目,高标准建设一批富有特色、规模适中、带动力强的特色民宿旅游村,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节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民宿旅游、健康养生、冰雪旅游,带动群众从事旅游服务业持续增收,努力将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示范带。

乡村治则百姓安。发展产业的同时,沽源县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打造辐射—镇—村的全域数字乡村工作平台,推广美丽庭院创建奖励积分制,推出“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以创新为引领,结合本地风土民情,开展各种接地气的移风易俗活动,不断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培育良好文明乡风。围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乡村振兴目标,统筹推进乡村综合治理,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形成了党委总揽全局、部门衔接联动、社会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聚焦强化农村组织领导、稳定农村社会环境、推动乡风文明、创新治理模式四大核心目标,扎实推进村级组织体系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精神文明体系建设落实落地,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治理方式有效推广运用。大力推广运用清单制,率先在黄盖淖镇安置区、半拉山安置区中示范推广搬迁安置区清单制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小微权力、工作事项、公共服务事项三项清单,有效提升安置区管理水平。

环境好则乡村美。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围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重点,统筹谋划全面推进,农村整体面貌和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截至目前,投入资金2.8亿元,清理生活垃圾28221立方米,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4300吨,建设“小三园”30处,建设公共绿地和停车场44处,建设公厕32座,建设户厕750座;创建美丽庭院1830户,精品庭院549户,着力打造干净整洁、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