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河北好人”张忠文:捧起爱心接力棒
![]() |
码放捐赠的衣物。 |
本报记者 赵晓刚 通讯员 高成 禹青
当命运关闭一扇门的时候,总会打开另一扇窗。
10年前,一场车祸改变了张忠文的命运,让他曾一度选择轻生。但一种责任,又将他拽回人生正轨。之后,张忠文在爱心接力中完成蜕变,并走上公益之路。不久前,张忠文因热心助人,被评为河北省“时代新人·河北好人”。
2012年,怀来县辛庄村的张忠文结束了20多年的北漂生活,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货车司机。谁承想,一段崭新的生活刚刚开启便突遭意外。一次驾车时,对向车道一辆货车由于刹车失灵,与他的车迎面相撞,导致他的双腿被挤在了驾驶室里……
醒来后,张忠文已身处重症监护室中。3个多月后,张忠文在父母的陪伴下回到了那个熟悉的窑洞小家。
在家静养期间,很多公益组织及爱心人士的频繁看望,成为了他重拾信心的另一股动力。2013年,张忠文成功安装了义肢。于是他踏出了一年多来的第一步。
张忠文重新规划着人生,他希望做一个能够自食其力的人。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他来到怀来县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学习制作塑料花、儿童玩具等技能。学成后,他将技术带回了村里,接收订单,带动更多村民实现了增收。
后来,张忠文走上公益路,接触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2019年,张忠文加入河北省志愿服务联合会,正式成为一名公益志愿者。他在自家建立的爱心驿站,被怀来县委宣传部纳入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爱心接力站。得到了认可,很多村民也自觉加入进来,与张忠文一起为家乡建设奉献爱心。
虽然已经50岁,张忠文却是村里的“年轻人”,他有着20多年北漂经历,见多识广。但凡村民遇到难解的烦心事,也都来爱心接力站找他。如今,“有困难找忠文”成了村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不仅如此,张忠文还想方设法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2021年6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张忠文在爱心组织的帮助下,将自家院落改建成“红色小院”,成为了辛庄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辛庄村虽位于怀来县南部山区,但却是革命老区,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存。电影《白求恩》、电视连续剧《亮剑》等影视作品都曾在这里选景拍摄。张忠文希望将这里的红色基因与脉络延续下去。他琢磨,在村村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于是他以“说书”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在红色小院讲起了红色故事。很多老辈人受到启发,也将战争年代流传下来的往事与大伙儿分享。
受人之惠,不忘于心。作为一名重度残疾人,一路走来,张忠文知道自己的力量很微薄,但他始终相信爱心是会流动的。他希望通过这种传递,让爱辐射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