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科技创新振兴种业“中国芯”

张家口日报 01版头版 2022年11月19日

■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理论突破和广泛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其中两个杏树新品种突破冻花减产瓶颈

■推广提升自主知识产权经济价值,与6省区24家企业开展科企合作,转化科技成果16项

■国家级科技奖项增加,两项研究分获国家渔牧业丰收一、二等奖

本报讯(记者 赵娜 通讯员 杨振华)种业是农业“芯片”,种业振兴依赖科技创新“提速”。今年以来,我市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力,推进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创新推出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形成多种专业均衡发展的科研创新格局。

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我市瞄准前沿目标,整合品种优势,推出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论突破和广泛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其中,“金硕”和“张仁一号”杏树新品种突破冻花减产瓶颈,结实率同比提高28%,为实现全市杏树品种更替奠定基础。建立中药资源圃,收集中药材资源19种111份,为全市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新品类依托。豆类作物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每亩节本增效400多元。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今年我市积极推广提升自主知识产权经济价值,放大科技成果效应,向全国最大燕麦上市公司西麦集团转让了高蛋白燕麦米加工高代材料的独家永久使用权,该品种在我国已育成的裸燕麦品种中,籽粒蛋白质含量水平全国领先。同时,将西麦集团引进张北建厂,实现了冀北坝上地区由种植产地向高端加工基地转变的目标。此外,还将我市研发的3个玉米新品种和荞麦“冀苦荞1号”进行了转让,帮助企业引进马铃薯全粉加工新品种京张薯2号。截至10月,市农科院与6省区24家企业开展了科企合作,转化科技成果16项;继续推广自主产权科技品牌“张杂谷”种植,前三季度,“张杂谷”种植总面积从30%提升到40%以上,不仅在我市获得增产稳产,还在新疆试验用地225亩,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国家级科技奖项增加。今年,我市农业科技部门承担的“燕麦综合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露地甘蓝绿色高效生产模式集成与应用”两项研究分获国家渔牧业丰收一、二等奖;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燕麦高效育种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成为近两年全省唯一一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农业科技成果;“高端葡萄新品种引进筛选及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完成评价工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市葡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