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发展现代农业园区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沽源县走出“田园生金”之路

张家口日报 04版县域·沽源/张北 2022年11月08日

本报讯(记者 王映华 通讯员 赵晨阳)今年以来,沽源县将特色种植业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培强壮大特色种植业,积极发展智慧农业,走出了一条“田园生金”的乡村振兴之路。目前,该县现代农业园区面积发展到30万亩,建成1个省级和6个县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驿站。

培强壮大特色种植业。壮大藜麦产业,紧盯打造“中国藜麦第一县”目标,在藜麦规模种植、精深加工和线上线下销售的产业链基础上,今年积极争取藜麦种植补贴资金400多万元,新增富硒、有机藜麦种植基地2万亩,实现藜麦总种植面积3.5万亩目标,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藜麦企业家高峰论坛暨中国沽源农民丰收节活动。发展万寿菊及中药材产业,积极与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承德亚欧果仁有限公司对接,引进万寿菊种植及加工项目,并为农户争取种植补贴资金120万元,落实万寿菊示范种植面积5000亩、中药材种植面积3.4万亩。建设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成立中国农科院金黎平专家沽源县工作站,完成了马铃薯新品种繁育基地和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的遴选工作。工作站组建马铃薯种薯选育小组,引进、试验一批旱作马铃薯、淀粉加工马铃薯和鲜食马铃薯新品种。

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开辟科技阵地,依托河北北方学院、市农科院人才优势,充实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驻沽源专家工作站力量,同时,增设1个省级和6个县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驿站,吸纳和聘请院士或专家把脉问诊特色农业。抓好科技培训,完善基层农技人员分级分类培训机制,实现主推技术精准进村入户到田。发展智慧农业,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农技推广云平台,并通过配备终端、网络书屋等科技手段,指导农民群众科学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扩大微信公众号、手机A P P的普及,解答种植户的技术咨询和科技信息推送,实现农业科技在平台上发布、展示、交流。增加科技含量,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引进智能水肥一体化项目和有机肥项目,与中国农大、河北农科院、山东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积极推进沽源博新农业实施70个樱桃大棚的标准化种植,并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系统,实现数字农业的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