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邻里大管家“疫”线有作为
本报记者 王晓娜 通讯员 胡新华 黄鑫
在宣化区天泰寺街街道办事处,有一支“邻里大管家”队伍,成员来自下属各社区,平均年龄20多岁。虽年纪轻轻,却是社区居民的“主心骨”,大家有难事都找他们。核酸检测、买药送菜、转运接送……特殊时期,“大管家们”义无反顾,用行动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奉献精神和使命担当。10月30日,记者走近这些邻里管家,记录他们的抗疫故事。
送菜买药身兼数职
“别看她瘦弱,关键时候,小身板爆发大能量。”这是大家对宗珂的评价。
宗珂是按院社区的邻里大管家,负责疫情防控调度和自己所在片区900多户居民的核酸检测工作。然而,宗珂的工作不止于此。核酸结束后,居民们总能看到宗珂保供送菜的身影。瘦瘦的她抱着40多斤保供物资一层层爬楼,没一会儿就汗流浃背。“多亏了她啊,为我们忙前忙后。”宗珂的辛苦,居民看在眼里,感激的同时也着实有些心疼。
防疫时期,社区工作人员往往都是身兼数职。在大东街社区,“大管家”杨振璐除了核酸检测工作外,还当起了居民的“药物代购员”。
“您把要买的药名、剂量、厂家都写在纸上,我去给照着买。”为保障大家急需药不断档,核酸工作一结束,杨振璐顾不上吃饭,便赶忙和急需购药的居民对接,确认好后,拿着写满药名的纸单子,向药房出发。
几个小时内,她能代购配送药品近百单。因为送药及时,大爷大妈对杨振璐十分感谢。“有时候居民要买的药,附近药房没有或者剂量不对,就得多跑几家药房问,总能找到。”杨振璐说,药品的事不能马虎,既然做这件事,就要尽这份责。
“疫”境之下激发“创意”
这些天,在西城社区防控一线,“大白”身上背着的一款红色包在辖区流行起来。它是一个收纳袋经过手工改良后变成的双肩包,包上绘着“战斗包”字样。
它的设计者白杰,是西城社区的邻里大管家。“里面放着大喇叭、笔记本和各种登记表、信息表。”谈及灵感,白杰说,也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一包在手,工作人员找任何物品都方便。
为了助力防疫,桥西社区邻里大管家畅伟想了一个办法,让辖区1059户居民不聚集,高效完成每日核酸检测。“我负责辖区第一、二网格居民核酸检测,我们在这两个网格内设置了5个采集点,通过调配每个点位采集时间,保障大家做核酸不排长队,降低风险。可点位多了,医务人员不够,我想到借一辆三轮车用,带着大白们‘赶场’。”畅伟说,这些天,他每天载着医护人员穿梭于5个点位间,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转运样本马不停蹄
“铃铃铃……”30日上午10点,大东街社区邻里大管家武晓伟的手机响了起来,这不是来电铃声,而是他设的闹钟提醒。
这次,武晓伟承担了辖区核酸样本转运工作。为了确保点位样本及时打包、快速送检,他将需要送样本的5次时间,定在手机闹钟上。“闹钟一响,我立刻行动,到点位收管填单。”武晓伟说,转送样本就是与病毒赛跑,有时遇到错码问题,必须第一时间解决,保障送检的样本准确无误。
“早一秒送达,就多一分效率。”大新门社区邻里大管家张羽佳深知核酸样本转运工作的重要性。
扫码清点、封箱消杀、转运样本、签字确认、收取下一批样本……工作起来,张羽佳麻利又细致。全社区核酸检测6个点位,张羽佳每半小时跑一趟,保证了收样工作的准时、快速、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