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走进县区看变化

湿地遗鸥舞生态画卷美

——在康保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

张家口日报 01版头版 2022年10月04日

开栏语

为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各县区城乡日新月异的面貌,展现新时代广大干部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采,讲好新时代张家口故事,凝聚新时代磅礴力量,今日起,本报开设“喜迎二十大——走进县区看变化”栏目,组织记者深入县区基层、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采访,通过故事讲述、细节呈现、今昔对比等形式,挖掘县区产业发展、生态变化、人才振兴、文化创新等方面发展成绩、经验做法,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报记者 吕慧 通讯员 刘雅轩

9月30日下午,一忙完手头儿的工作,麻喜荣便驱车赶往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

深秋的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天高云淡,湖水清澈。湖边观景台不远处,几只遗鸥从湖面掠过,身影轻盈地飞向远方,几只赤麻鸭在湖中欢快嬉戏,悠然自得。

每每来到这如诗如画的大自然,麻喜荣的心情就瞬间变得平静。经过多年生态修复,昔日的风沙窝成了鸟类的天堂。作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野生动物保护者,麻喜荣亲眼见证了家乡的蜕变。

只要有时间,麻喜荣就会来到湿地公园,或漫步湖边享受与大自然亲近的美好时光,或一头扎进救助站里,给受伤的遗鸥手术、喂食。这个习惯,多年来雷打不动。麻喜荣2009年开始从事野生动物保护救助工作,2014年一天,他偶然救了一只体长约40厘米,嘴和脚为暗红色,头部纯黑,背部、肩部为淡灰色,腰部、尾羽为白色的鸟类。由于并未见过,他一番咨询后才得知这居然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属濒危候鸟,全球数量约1.2万只。也就是从这次,麻喜荣与遗鸥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年已救治遗鸥200余只,连同其它野生动物共计350余只/头。”麻喜荣说。

麻喜荣回忆说,最开始的时候,康巴诺尔湿地仅有3000多亩,飞临这里的多为鸭类和红嘴鸥。党的十八大以来,康保县通过坚持开展风沙治理,大面积植树种草,使昔日风沙地逐渐披上绿装。距县城1.3公里的康巴诺尔湿地也逐步扩展到近5500亩。随着青头潜鸭、黑鹳、金雕、大天鹅、小天鹅等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出现在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着实让他感到欣喜。从那之后,每年4月中旬至8月底,遗鸥就会陆续迁徙到康巴诺尔湿地栖息繁衍,而且数量很快增至8800多只。随着这里成为全球遗鸥最大繁殖地后,康保也于2017年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遗鸥之乡”称号。

对于这份“飞”来的馈赠,康保人异常珍惜。2018年,康保县成立了遗鸥保护协会,麻喜荣任会长,带领大家累计救治包括遗鸥在内的野生动物1500余只,并带动当地形成保护野生动物、爱护自然生态的良好风尚。随着人们野保意识的增强,遗鸥保护协会的队伍不断壮大,到目前已有500多人。他们走进社区、乡村、学校通过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不断唤醒了市民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在康保爱鸟、护鸟已经蔚然成风。而通过加强动态监测、改善生态环境、开展湿地巡护,加强维护遗鸥繁殖岛,实施水生态治理,推进湿地修复改造等方式,康保成功吸引了遗鸥、黑鹳、东方白鹳等9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天鹅、大天鹅、灰鹤等近2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此栖息繁殖。

当生态保护的成果被社会各界认可后,康保生态保护的脚步远未停止。独特的生态魅力,让康保成为不少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