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沿着高速看变化

官厅湖畔织就“幸福彩带”

张家口日报 01版头版 2022年09月27日

本报记者 邵俊琴 通讯员 高成 段亚伟

开栏语: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本报开设“喜迎二十大——沿着高速看变化”栏目,以京藏、京新、张石、张涿、张承、张尚高速公路为经纬,生动讲述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传承等各领域的成就故事,全景展现沿线各地砥砺奋进取得的显著成就,呈现的崭新面貌。

秋高气爽,沿着京藏高速驱车行驶,万亩葡萄园硕果飘香,田野里谷穗金黄。

“慢走,欢迎下次再来!”午后,在西辛堡村红霞农家院,王文杰将最后一拨游客送出了门。

村南紧临官厅水库湿地公园,村西是世界葡萄酒之窗,村东是河北土木现代农业园区,红霞农家院自开业以来,成为游客们口口相传的特色农家院。

“每年5月到10月游客最多,大家都愿意来尝尝官厅水库的大锅鱼,尤其是夏天,一天最多接待三十多桌。”34岁的王文杰是本村村民,中专毕业后到县城打工。这几年,看到湿地公园的游客逐年增多,他瞅准了商机,就在自家院子里办起了农家院,一年收入达十几万元。

“现在村里,和我小时候那会儿比可真是大变样!”王文杰回忆,家门口的玉米地变成了大公园,村里的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街角路边种上了花草,街巷摆上了垃圾箱,定时定点有人清理。农闲时,村民们都爱去湿地公园遛弯。

2017年,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启动建设,西辛堡村2500亩玉米地在规划范围之内。土地流转涉及300户村民,每年每亩地村民能拿到1000元的稳定地租收益。

湿地公园建设期间,吸引周边群众在公园务工4.6万人次,使西辛堡村及周边乡村直接经济收益达1.46亿元,人均年增收2600多元;全部建成运营后还提供导游、保安、养护、保洁等千余个就业岗位,切实改变农民以农业种植为主的收入模式。如今,西辛堡村人均年收入从7000多元提高至1.5万元左右。

湿地公园的建设运营,给西辛堡村村民带来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现在,全村有60余人在湿地公园上班,57岁的侯建军一家就是其中的代表。侯建军家曾经靠种玉米和做小买卖为生,如今的他已经是湿地公园的保安队队长,老伴儿是湿地公园的保洁员,儿媳也在湿地公园上班,一家三口年收入达八九万元。

循着流动的河水奔向永定河源头,怀来桑园镇夹河村正是葡萄飘香的好时节。

燕山脚下,几千亩葡萄园里,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白色、紫色、绿色、黑色葡萄累累挂在枝头,一辆辆运送葡萄的货车穿梭于田间地头。

“咱家的阳光玫瑰味道好,今年北京一个客户就拉走30多件。”双丰庄园的主人高峰军,是土生土长的夹河人,如今是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

“原来都是露天种植,多为白马奶、龙眼、红提,现在我们大棚葡萄有19个品种。”谈到现在的葡萄种植,高峰军更有发言权。经过到外地考察学习,高峰军第一个建起了大棚葡萄,引进了葡萄新品种,去年第一年成熟,一个大棚年产3000斤到3500斤葡萄,产量提高了,葡萄品质也上去了。

阳光玫瑰一斤30元,双丰庄园去年最多一天接待游客达142人。看到高峰军的大棚葡萄有了收益,村民们的思路也打开了。增加新品种,建起设施大棚,夹河村的鲜食葡萄种植有了新方向。

夹河村,全村1054户、2982人,以种植葡萄为主。这几年,在县政府大力扶持推广葡萄新品种,对遮雨棚及大棚进行补贴支持下,村民陆续栽植阳光玫瑰,蓝宝石等新品种,大棚葡萄产量提高至每亩地产3000余斤。自2019年永夹公路拓宽后,北京的游客逐年增多,村民人均收入达1.7万元左右。

万里无云,大道向北,田野村庄的色彩也越来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