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育人为师防疫为士
——经开区教育工作者暑期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掠影
本报记者 王万亮 通讯员 苗捷 焦丽敏
耕耘三尺讲台,他们是辛勤的园丁;坚守防疫一线,他们是忙碌的志愿者。高铁站、社区、村委会、核酸检测点……暑假期间,经开区防疫一线随处可见教育工作者的身影。
在张家口高铁站,身穿蓝色志愿者服的信息采集员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保护大家的安全,自己吃苦没什么!”“为采集信息出力,虽然累,但值得。”……高铁站的教师志愿者介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医务人员做好乘客落地核酸检测,如扫描采用管、录入采样旅客信息、指引人员排队采样等。暑假期间,经开区共有60多名教师志愿者奔赴张家口高铁站,投入24小时轮转的信息采集工作。
“您好,我是经开区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想跟您核实几个问题,请您如实作答,谢谢配合……”这是一些教育工作者,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期间重复率最高的一句话。
为帮助专业人员做好流调工作,经开区33位中小学校长(园长)及教体局部分干部组成流调组,通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对风险点位进行排查。一部电话一支笔,一通电话就是几小时;一双双眼睛紧盯屏幕录入信息,一坐就是大半天,尽管工作时间长、压力大,但他们累了不说、苦了不讲,为的是齐心协力防控疫情。
“请安心隔离,有困难找我们。”进入集中隔离点开展工作后,杨小琳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这位50岁的老大姐和20岁的小伙子一样,奔波于隔离点的每一个房间,保证77人的每天三餐、为每一个房间进行必备的清洁消杀。集中隔离的人员年龄跨度大,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教育工作志愿者努力地倾听,把各种收集到的意见和需求写在本子上,再想办法一一落实。身处疫情隔离点的她们深知,把一线工作做实做细,没什么“绝招”,靠的就是自己的耐心和细心。
截至目前,全区共抽调280余名教职工参与核酸检测、村镇包联、小区值守、人员流调、隔离点工作等防疫工作,与全区广大干群共同构筑起了经开区疫情防控的坚固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