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党建引领结硕果乡村振兴启新程

——赤城县样田乡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纪实

张家口日报 08版专版 2022年09月05日

本报记者 宋锦丰

从破败不堪的房屋变身生机盎然的游园,从年久失修的闲置房变为人人追捧的网红民宿。如今,打卡赤城县样田乡的任意一个村庄,都能看到一幅景美、民富的乡村新图景。

近年来,样田乡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工作理念,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在乡村建设和治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凝聚发展合力,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以产业发展带动一方百姓致富。

“红色赋能” 擎起乡村振兴强大动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富不富,关键靠支部。赤城县样田乡坚持把“富脑袋”和“富口袋”一起抓,组织乡村干部集中学习6次,邀请县党校老师到乡培训3次,党员干部手写学习心得体会30余篇。同时,从思想引领、组织保障、人才支撑等方面入手,研究制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配套措施,成立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基层党建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责任上肩、措施到位、工作提质,同时,在乡里成立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顾问团,实现专业的事有专业的人指导。

在赤城县样田乡的盛丰农业科技园区内,一排排蔬菜大棚有序铺开。大棚内,一棵棵生菜鲜翠欲滴,整齐码放在器皿中,褶皱的叶子里裹藏着扑鼻的清香,园区大棚内的水循环栽培技术、安装的防雹网不无彰显了科技助农的魅力。

“我们园区占地200亩,有育苗区、蔬菜基质栽培区和水循环栽培区。”盛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乔仲河介绍,基质栽培的好处是种植密度更大,收获周期更短。同样的面积,在大田只能种植两排生菜,利用层架式基质栽培可以种4层也就是8排,而且大田里一年只能收两茬,现在可以收6茬,产值至少能提高六七倍。

正在园区大棚里忙碌的村民张玉兰高兴地说:“以前种玉米靠天吃饭一年到头才挣一千来快,现在土地流转出去了到这打工每天能挣120元,还能照顾家,日子比以前宽松多了。”

乔仲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每亩800元的价钱流转百姓土地,另外加上入股分红和打工的收入,平均每月挣的钱就相当于过去一年2亩地的收成。在党建的引领下,盛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政府+企业+村集体”的模式,带动了当地百姓的持续稳定增收,其中还与当地20位种植大户建立合作机制,百姓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全民共建 跑出乡村建设“加速度”

初秋,行走在赤城县样田乡的刘长沟村,平坦的道路、整洁的村容、别致的景观,还有石头砌成的亭台水榭,一幅宛如江南水乡美景映入眼帘。

“过去我们村路面坑洼难走,垃圾随风飘散,可如今,村里垃圾场变成了小公园,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街道每天有人清扫,垃圾及时清运,就连街道两侧的围墙也都画上了彩绘,跟过去相比真是大变样。”村书记李有成有感而发。

“赤城地处环京区域,青山绿水,生态资源丰富。去年,我们抢抓北京冬奥会筹办机遇,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将整治提升工作放到迎接冬奥盛会、服务全市大局的高度去落实,干群形成空前合力、热情高涨。”样田乡党委书记闫志强介绍,去年春季开始,通过开展春季战役、夏季清洁行动、迎“双节”城乡环境大清扫、“全域大清扫,清洁迎新春”等活动,推动全乡人居环境日日提升、月月提质。

村庄保洁员是垃圾卫生清扫的一线人员,保洁员的管理好坏,直接关系村庄环境的干净与否。

“每天早上我都习惯在村里转转,打扫打扫。看着村里建设的越来越好,打心眼儿里高兴。”承担着村里环卫职责的崔治芳坦言。

村里环境好了,村民共建家园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样田乡政府还抽调专人成立环境卫生督导队,直接对各村保洁员进行培训、督导、考核。环卫队每天检查各村环境卫生清扫工作,对各村划分的保洁员责任区,进行实时督导。同时,根据乡域分布特点,全乡保留样田村一个生活垃圾临时堆放点,并严格按照“户投放、村收集、第三方转运”的模式,对所有23个村的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和清运,形成了入乡整洁有序、过乡风貌彰显、离乡印象净美的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格局。

为有效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美化乡村环境,样田乡还着力在养殖大村推行“人畜分离”项目,改变传统门前屋后散户养殖的陋习惯,使得全乡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党建引领 趟出产业兴旺富民之路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时值夏末初秋,位于赤城县城东南部15公里的样田乡小西沟村一派繁忙景象:田地里抢种赤芍、暖棚里喜获丰收、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迎着暖阳,记者来到小西沟村,一进村口就被路边色彩艳丽的各种轮胎工艺品吸引:彩色造型的卡通娃娃童趣呆萌,“奥运五环”“桌椅”“钟表”雕塑环保艺术……小西沟村民们不仅绘制了景观墙,还打造了“拾光小屋”“同心桥”等特色景观,提升颜值的同还赋予了村庄新的文化内涵。

“从去年开始,村里结合人居环境治理,不仅在村里建设了景观带,还见缝插针地在道边路边和沟边种植了2500株赤芍,今年又在小片地和空闲土地上继续种植25亩金赤芍。”小西沟村党支部书记何海军介绍,赤芍花朵艳丽,既能给农民带来增收,还能美化环境。目前,小西沟村已种植225亩赤芍,不仅带动本村人就业,还辐射周边乡村。

“我们村多年来人口外流严重,村中只剩下老人和孩童留守。去年在全县人居环境治理的热潮中,村民们集思广益改变村容村貌,环境美了,更激发了干部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的动力。”何海军说:“村子怎么建,村民说了算。”结合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小西沟村将村子进行翻修,从整体上提升了村容村貌。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去年,样田乡旅游项目两栋“轻钢别墅”民宿样板房已落成,今年二期26栋民宿别墅正在建设中。项目投运后,一方面带动村集体增收致富,一方面村民通过宅基地流转赚取“租金”、民宿务工赚取“薪金”、农家菜农家饭馆赚取“餐金”,稳定实现“三金”收入。

这些年,小西沟村的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正是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取得实效的真实写照。通过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引导群众积极发展产业,拉动就业,才使得该村各项产业项目得以迅速全面的发展。

如今,在小西沟村,党员真心为群众服务,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村里的乡村民宿产业、蔬菜大棚种植等各项富民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多点开花。在这个环境秀美、民俗文化丰富、历史底蕴深厚的古村落,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在提升村容村貌的基础上,塑造高端度假品牌,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热情,呈现出田园度假的新业态,全力打造了乡村振兴的新样板,奏响了新时代全产业链发展的田园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