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每周一星

刘永平:烈火中归来的勇者,以残缺的手维护公共卫生

张家口日报 04版民生社会 2022年09月05日

刘永平,男,1973年11月生,张北县单晶河乡马家村人。20多年前的一场交通事故中,他被严重烧伤,双手残缺。面对命运的挑战,他没有认输,用自己残缺的双手干好自己的环卫工作。他不但踏实肯干,还性格开朗,用乐观的态度影响着身边的人。他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最终被评为“2021年张北县‘时代新人·张北好人’”。

孤蓬自振志愈坚

20多年前的一个寻常的日子,年轻的刘永平搭乘上一辆汽车踏上了他的旅途。谁料天有不测风云,不幸的事发生了——这辆汽车发生几率极低的意外事故油箱爆炸。作为此次事故的幸存者,他大面积烧伤,鲜有好皮。痛楚不分昼夜绵绵不尽地向他袭来,他紧咬牙关,熬过了治疗恢复期。但是因为烧伤的细菌感染和各种并发症,手掌的感染无法控制,最终他只能接受截肢手术,从此失去了手指。

回到家的当夜,他看到母亲悄悄地抹眼泪,这个青年决心一定要振作起来。他慢慢接受自己的身体的变化,慢慢接受旁人的叹惋或怜悯的目光,迈出了积极振作的第一步。

一切从零开始。学习用未完全闭合的指缝夹住筷子来进食,学习用两只手腕发力卡住水杯倒水、卡住扫把扫地,学习用指头根部发微信打字......

不言辛劳甘寂寞

“我是个残疾人,能有份工作特别不容易。我就特别珍惜工作机会。”“有点事干就比什么都强,人家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比别人干得好。”刘永平也曾去过工地、去过商铺,去过许多地方辗转求职,最终他成为了一名公厕保洁员。

在公共厕所的旁边居住,是种什么体验?这件让一般人望而却步的事,刘永平已经做了两年。在九卜树公厕入口的左侧,有一个方方的不到2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面简单地摆放了一张床、一张桌子,还有被褥杯子板凳若干。睡觉也不离岗,最直接的原因是这间屋子是他隶属的公司为他的岗位免费提供的住房。

张北冬天的凌晨五点,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气温每每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但不论天气如何,刘永平雷打不动地起床打包门口的垃圾。这种作息他已维持了十年。在来到九卜树公厕工作前,他曾经担任道路保洁员扫过八年的大街。可以说,这十年来几乎没有一次能睡个懒觉、饱觉。况且因为公厕的工作特点,一直要值守到每晚的十一点甚至十二点他才能够安心去休息。

如果说一天中哪个时间段公厕使用率最低,那就是中午了。而中午如果有时间的话,刘永平会去附近的母亲家里陪母亲一起吃饭。

平凡岗位显美德

看似简单的公厕保洁员工作,做起来其实并不容易。

5点,刘永平起床收拾好自己的床铺后,开始打扫公厕。因为残疾的手掌,和健全的人比起来耗费的时间精力是加倍的。“我双手都不行。人家看我这个情况,不愿意用。可后来,人家发现我打扫的特别干净。”他笑呵呵地说。日常保洁完成后,他还要在室内喷洒消毒剂,为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多加一层保障。

九卜树公厕坐落在平房区,居民密集,居民家里又普遍没有卫生间,来这里如厕的人特别多。每逢雨天,地上踩脏的泥脚印,他总是第一时间拖干净;洗手池边上溅出来的水渍,要用洗得干净的抹布随时擦干;纸篓里的垃圾也要及时清理,隔一会儿就去检查一次。

刘永平的工作全年无休。他不嫌活脏,不怕事小,用全心全意的服务,为广大群众营造了良好的如厕环境,用心擦亮了张北的文明之窗;他勤勤恳恳,用奉献标注时间的刻度,用坚守诠释劳动的意义,为当前疫情防控下公共空间卫生维持一片净土。他以高贵的心拥抱卑微的岗位,用残疾的手,还世界一份清洁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