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娜 通讯员 杨振华 贾莉 “枝杈丛生紫色花, 群飞蝶舞满天涯。 秋播冬枝暮春艳, 庭院卉坛观亚麻。”亚麻开蓝色花,得褐色籽,在我市坝上,农民习惯把它称为胡麻。 从5月播种到9月秋收,短暂的生长期令适合坝上种植的农作物并不多,胡麻便是其中之一。胡麻在我市的种植历史已有百年,根据不同时期的种植需求,胡麻品种也在更新换代。如今,老百姓每天吃的胡麻油基本上都是由我市农科院研发的坝选三号胡麻榨成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炒菜时油烟小了。 十年育出“明星”品种 “坝选三号是胡麻品种里的 ‘明星’,因其高含油量、高产和高抗病性,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 业界知名度很高。”市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乔海明拿起桌子上的一个小玻璃瓶,指着里面的胡麻种子说。 小小的褐色种子很像芝麻,但比芝麻更大,看上去很普通。 就是这看似普通的种子,2016年,全国胡麻品种鉴定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品种鉴定, 坝选三号高抗枯萎病、 平均亩产量达128.58千克,特别是含油率达45.9%,和目前全国推广的优秀胡麻品种相比, 其品质名列前茅。 乔海明介绍,坝选三号是米君老先生带领团队从2000多份国外原始资源种群中, 通过集团选择、 定向培育而成。他有幸参与了种子的研发过程,他回忆, 最难攻克的就是生态适应性和抗枯萎病性, 需要科研人员不断地反复进行选择和比较试验。(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