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将燃气管道、燃气表等设施封闭 真相:这一做法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燃气发生泄漏,气体会聚集在密闭空间内,遇到明火发生闪爆。按照规定燃气表和管道必须裸露在外,保持通风,这样才不容易发生爆炸事故。此外,燃气表是有使用寿命的,通常家用燃气表最长使用10年。 误区二:打火时,连续多次打不着还继续尝试 真相:如果连续三次打不着火,应停顿一会,确定燃气消散后,再重新打火。这是因为,在操作过程中,燃气已多次释放,遇到明火极易爆燃。 误区三:燃气灶打不着,用打火机助燃 真相:打不着火时可能有多种原因,其中一种情况是点火器坏了。如果此时用打火机去点火,而燃气一直在向外排放,如果排放量过多,一旦遇到明火,就会瞬间燃爆。 误区四:火苗颜色不对仍继续使用 真相:正常情况下,燃气火焰为蓝色。如果火焰变成红色、绿色或黄色,表示气体燃烧不充分,这时,燃气有可能会泄露。遇到这种情况,应关闭燃气灶,或者调节火焰大小,等到火焰的颜色正常,再继续使用。 误区五:先关灶具后关阀门 真相:应先关闭燃气阀门再关灶具,这样管道内多余的燃气才能得到充分燃烧,不会让管道储存气体,造成安全隐患。 误区六:燃气灶都是通用的 真相:同一个燃气灶不能乱换气源。燃气灶根据使用燃气的热值不同,设计的参数也不同。如果燃气灶类型与气体不符,热负荷(耗气量)与热效率无法达到最佳匹配,造成燃气浪费,还因燃烧不完全而排放大量废气,对人体不利。 误区七:燃气胶管常年不更换 真相:燃气胶管应定期更换,一般情况下每两年更换一次。如果发现胶管硬化、老化、龟裂等现象,更要及时更换,否则容易发生燃气泄漏。同时,使用胶管应尽可能短,一般规定不应超过2米,且不能穿墙。 误区八:将有燃气设施的房间当作卧室使用 真相:将使用燃气的房间集表、灶、输气管道于一室,一旦出现漏气,燃气浓度过高时,因为氧气不足会使人窒息,遇火星还会导致爆炸燃烧。因此,厨房等有燃气设施的房间不能当作卧室使用。另外,厨房内也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不能有第二火源,要保证用气环境通风良好。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